评论列表 (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) | |
|
 |
高老师,人气多多,画运亨通,祝贺您! |
| | |
|
 |
儿子归家路是艰 更苦慈母思子路 梦中回回将儿盼 醒来只有泪湿枕
|
| | |
|
 |
哇,有多了两张画了
|
| | |
|
 |
欣赏高老师的国画佳作!看了高老师的画作,读了“急急赶到渡河边,无奈艄已扬帆”不免让人心酸。有一部书《孝心不能等待》很值得年轻一代认真品读。我对外出打工有反对意见,央视曾报道:全国有近6,000万留守儿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,这是最大的社会弊病,而那些空巢老人,没有青壮年子女的照料,却承担繁重家庭事务与农作,早早的罗患疾病撒手人寰。大家以诗评论,我也凑个热闹: 游子离家去打工, 急功近利弊无穷。 儿童教育比天重, 世事无情一场空。 问候高老师好!
|
发布者 :苗沛佳 (2013-11-08 13:34:21) |
删除评论 博主回复 苗老师出手不凡,写诗意境深远,文风严谨,且文笔朴实,真情毕现,真好诗也!
非常感谢苗老师赋诗助兴!问好! " type=hidden name=textfield> | | | |
|
 |
欣赏佳作! 问好高老师!
|
| | |
|
 |
高水平!好意境! |
| | |
|
 |
谢谢高老师关注!问好! |
| | |
|
 |
每逢佳节把家还, 石路如链接风帆, 山托行囊松助步, 行云流水似母唤。
|
| | |
|
 |
明华恭祝高兄亳州、合肥行圆满成功!
|
| | |
|
 |
哈哈,这幅佳作好。。。 |
| | |
|
 |
很久没有上网,今日特来问候。佳作很有情感味道。 |
发布者 :印广 (2013-11-07 08:21:02) |
删除评论 博主回复 谢谢您的问候,问好!
" type=hidden name=textfield> | | | |
|
 |
好浓厚的人文蕴含!形神俱妙啊! |
| | |
|
 |
昔日探母错渡船, 今日异乡泪涟涟。 天涯海角打工路, 梦里故土难回还。
 对于现代很多游子来说 《故乡是一条回不去的路》 鹰子问候高老师

曾经收起冰凉的泪光,背起简陋的行囊,远走他乡 听风雨怒号,看世事沧桑,梦中只有鞋音回响 漂移的路途,我在异乡城市的墙角播种希望
青山流水理解我的脚步,蓝天白云催我振翅飞翔 当闪电撕破黑暗,我在天空刻下星星的印章 思念在盛夏灼热的空气里汹涌流淌
轻吟浅唱,我的枣阳,我的故乡 咫尺天涯,我却带着生命在流浪 当炉火煮沸故乡的老酒,我愿醉在你永恒的酒香
|
| | |
|
 |
急急赶到渡河边, 无奈艄公已扬帆。 别离岁岁如流水, 谁辨他乡与故乡。
|
| | |
|
 |
游子探母,归心似箭。
|
| | |
|
 |
早上问好高老师! |
| | |
|
 |
欣赏了许多高老师的作品,特别喜欢其中的古典意境,如果不是在您的博客中看到,我一定会以为是明代的名画呢。景仰!
|
| | |
|
 |
欣赏好画,先认识一下高老师,问好! |
| | |
|
 |
欣赏好画!问好! |
| | |
|
 |
惟妙惟肖,如临其境! |
| | |
|
 |
游子探母, 情真意切! |
| | |
|
 |
高老师好画好意境,众博友即兴题赠留评又拓展丰富了画境内涵,真是珠联璧合,情景动人啊。欣赏学习! |
| | |
|
 |
诗情画意,着实热闹!
|
| | |
|
 |
山路羊肠,画意却是一路亲情!问好高老师! |
| | |
|
 |
欣赏美画很惬意 画外还有好诗篇 闲时咱也来几句 纯粹只是图好玩 这里真能激发诗兴,可惜我不会写诗,只好鹦鹉学舌,胡乱涂鸦。
|
发布者 :baiyun (2013-11-05 10:11:24) |
删除评论 博主回复 | | | |
|
 |
引用:以下是萧澍发表的:
画家的博客里,高老师这里是最热闹的。 我也这么看!
|
发布者 :baiyun (2013-11-05 10:03:22) |
删除评论 博主回复 | | | |
|
 |
画家的博客里,高老师这里是最热闹的。 |
| | |
|
 |
好意境!高水平! |
| | |
|
 |
佳作展出,诗词接龙。 |
| | |
|
 |
引用:以下是董相连发表的:
接杨明华: 不羡皇上坐金銮 有志自己打江山 无望围着家园转 人生一世拼搏难
人生一世拼搏难 苦尽甘来合家欢 成功需要多努力 天道酬勤路子宽
|
| | |
|
 |
接杨明华: 不羡皇上坐金銮 有志自己打江山 无望围着家园转 人生一世拼搏难
|
| | |
|
 |
引用:以下是董相连发表的:
接杨明华老师: 每逢佳节把家还 一家围在母身边 热热闹闹迎新年 幸福之日说不完
幸福之日说不完 享尽天伦倍觉甜 宁在家中侍老母 不羡皇上坐金銮
|
| | |
|
 |
引用:以下是魏兆凯发表的:
魏兆凯 (汉俳) 只盼早团圆 母子连心梦魂牵 倚楼望炊烟
倚楼望炊烟 常年漂泊形影单 思乡泪湿衫
|
| | |
|
 |
意境深远,画笔传神。
|
| | |
|
 |
接杨明华老师: 每逢佳节把家还 一家围在母身边 热热闹闹迎新年 幸福之日说不完
|
| | |
|
 |
呵呵,高老师勤于创作,我的学习榜样呢!
|
| | |
|
 |
游子思家盼团圆,无奈艄公已杨帆。问好!
|
| | |
|
 |
杨明华(汉俳) 探家到河边, 归心似箭赶渡船, 功亏望远帆。 魏兆凯(汉俳) 功亏望远帆 年迈老母望眼穿 何时把家还 杨明华(汉俳)
何时把家还 梦中常把老母念 只盼早团圆 魏兆凯(汉俳) 只盼早团圆 母子连心梦魂牵 倚楼望炊烟
|
| | |
|
 |
好意境,表达了游子之心! |
| | |
|
 |
依山傍水蛇形道, 石阶蜿蜒高低高。 游子探母心切切, 哪管路险与煎熬。 向高老师问好!
|
| | |
|
 |
好个真情写意。极其欣赏。
|
| | |
|
 |
不懂平仄,胡诌两句掺和,仅为凑热闹: 急急赶到渡河边,无奈艄公已扬帆;可恶河水断曲径,双亲举目望欲穿!
|
| | |
|
 |
每逢腊月将过年 游子对家甚思念 千山万水隔不住 不顾一切往家颠 ——如此也。
|
| | |
|
|
|
 |
非常欣赏,问好。 |
| | |
|
 |
 |
引用:以下是魏兆凯发表的:
(汉俳) 功亏望远帆 年迈老母望眼穿 何时把家还
何时把家还 梦中常把老母念 只盼早团圆
| 高振华的画作,大多都有故事情节,有人文气息,所以,很容易激起诗兴。所谓诗画一体,画本身就是诗,诗,也可以看作一个画面。很多画家的画作很单调,比如,画鸡的只画鸡,画鸭的只画鸭,那样的意境一万次重复,就没有诗兴了。不知道您同意我的看法不?
|
| | |
|
 |
难度很大的接龙,赞一个
|
| | |
|
 |
引用:以下是张明华发表的:
接杨明华兄: 每逢佳节把家还 匆匆赶到码头边 无奈归船已远去 寒风迎面泪涟涟
明华干脆接明华一首,欢迎继续! 人们常说,诗画一体,高振华先生的画作题材很广泛,人文气氛颇浓,所以,这里很适合吟唱。精博也有很多优秀的画家,但他们的创作大多很单调,没有人文气氛,所以,很难去发掘咏者的想象力。这也是我喜欢在这里写诗的原因之一,没事干,这个乐子呗!当然,更是出自友谊。 寒风迎面泪涟涟 涔涔如雨谁相怜 今夜只能月为伴 露宿渡边梦难酣
|
| | |
|
 |
山路迢迢水弯弯, 游子归程河阻断; 孤舟扬帆离岸起, 引颈远眺眼望穿。
|
| | |
|
 |
引用:以下是魏兆凯发表的:
(汉俳) 功亏望远帆 年迈老母望眼穿 何时把家还
何时把家还 梦中常把老母念 只盼早团圆
|
| | |
|
 |
引用:以下是张明华发表的:
接杨明华兄: 每逢佳节把家还 匆匆赶到码头边 无奈归船已远去 寒风迎面泪涟涟
天哪!明华兄乃精博之龙虎也!不飞则已,一飞冲天;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我只能竖起大拇指! 这也正验证了我曾经在《浅谈古典诗词的写作与赏析(之一)》中的两句话“其实大家只要稍有文字功底,就可以写出古体诗之古绝。”人们常常不敢写,是因为他把古风和格律诗没有区分开来,误认为所有的古典诗词都需要有格律要求。
|
| | |
|
 |
接杨明华兄: 每逢佳节把家还 匆匆赶到码头边 无奈归船已远去 寒风迎面泪涟涟
|
| | |
|
 |
杨明华老师 (汉俳) 探家到河边, 归心似箭赶渡船, 功亏望远帆。 魏兆凯接龙: (汉俳) 功亏望远帆 年迈老母望眼穿 何时把家还
|
| | |
|
 |
真是好意境! |
| | |
|
 |
画有好意境,更值得收藏.哪天我也选择一种意境,为我也画一幅.问好! |
| | |
|
 |
欣赏!祝您周末快乐!
|
发布者 :夏正华 (2013-11-03 23:39:24) |
删除评论 博主回复 谢谢雅赏,问好!
" type=hidden name=textfield> | | | |
|
 |
探家到河边, 归心似箭赶渡船, 功亏望远帆。
|
| | |
|
 |
意境幽远,母子连心,高老师的画作牵动每位赏画人的感情! |
| | |
|
 |
接董相连老师: 事业完成再团圆 说来容易做来难 只身在外常念母 每逢佳节把家还
|
| | |
|
 |
高老师出博好勤啊,太辛苦了,敬仰高老师!赏鉴高老师新作,赋诗一首: 游子思乡千古情, 天涯渡口探母人。 孤帆远去心已碎, 山水无声似断魂。
|
| | |
|
 |
山峦石径弯 孝子赶路忙 古松催郎急 艄公已扬帆 问好高老师!欣赏好画作! 请回访看新博>>>直点→叶红花香秋韵雅(组图)。
|
| | |
|
 |
游子振华红衣穿 周游祖国为画山 一心为业把家念 成功大道铺金砖
|
| | |
|
 |
急急感到渡河边 无奈艄公已扬帆 走南闯北叙不完 事业完成再团圆
|
| | |
|
|
评论